您现在的位置:中考沈阳站 > 中考报考 > 中考资讯 > 正文
来源:家长帮社区 作者:中考作文直通车 2014-03-13 18:46:42
沈阳中考网: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10个建议(下)
六、必须超越朴素的兴趣
和孩子看同一本书,有一个便利之处,就是你可以随时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,加以引导。
但是千万不要迷信这些兴趣,这些兴趣太朴素,缺乏历练,没有根基,很可能稍纵即逝。事实上这世界上,最靠不住的、最善变的大约就是这些朴素的兴趣了。如果以为孩子凭朴素的兴趣就能一劳永逸地养成阅读习惯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对阅读而言,兴趣只能成为一个触发点,不能成为贯穿始终的动力。一个孩子拿起一本书翻开第一页的时候,可能是因为兴趣,但他把任何一本书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,恐怕都不大可能是因为兴趣。
当然,我们也不排除有些书引人入胜,可以把孩子的兴趣一路吸引到最后,但这样被吸引的兴趣最终也是靠不住的。它依然是蜻蜓点水、走马观花的浅阅读。
阅读必须克服浅阅读,必须超越朴素的兴趣,变成推心置腹的深阅读才有意义。
七、引导孩子养成反复读一本书的习惯
和孩子看同一本书,还有一个便利之处,就是可以促使孩子反复读同一本书。反复读同一本书,是超越朴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。
和孩子一同分析、鉴赏、讨论一本书,提示那些孩子不曾注意的细节,或者孩子尚不能透彻理解的关节,有目的、有计划地提出问题,然后和孩子一起解决。这个解决的过程,就是反复阅读一本书的过程。
反复阅读一本书,就是一种典型的深阅读。所谓薄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理自知。从各个角度发现新问题,从各个角度切入阅读,是一种智力游戏。与孩子一起分享这游戏,无论对自己对孩子来说,都是最有力的阅读教育。
当然,如果你根本没有耐心反复读一本书,那你也就不能指望浅躁的孩子有这样的习惯了。所以为了给孩子做个良好的榜样,也为了改善自己的阅读状况,你不妨从和孩子的共同阅读中,慢慢培养这样的耐心。
八、精读和博览相辅相成
精读就是钻研,博览就是累积。对阅读来说,钻研和累积是缺一不可的。
反复阅读,自然而然就会导向精读的。而精读,也会自然而然地导出博览。
比如读《希腊神话与传说》,精读到一定程度,就会自然拓展到荷马、维吉尔、奥维德的史诗,自然就博开去。前提是,读《希腊神话与传说》的时候,那些史诗也放在抬手可得的地方。因为到底什么时候能拓展开去,是有个机缘的,可能过去了就找不回来了,若等到那个机缘到了,再想方设法去书店买、去图书馆借,恐怕就错失机会了。
另外博览也可以补精读之阙,精读容易钻牛角尖,死抱着一本书精读下去,眼界可能会狭窄,在精读的同时,围绕精读进行博览,适足以打破此局限,让精读和博览相得益彰。
能精读而又博览,阅读习惯才算是基本养成。
九、远离时尚和恶俗
反复读,必须得是经典才行。
只有那些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经受了考验的经典,才能配得起反复读的待遇。
对那些时尚甚至恶俗的时髦书,反复读就只能是浪费时间,有百害无一利了。
在时间上经受考验,就是说那些历史传承下来的经典,在空间上经受考验,就是那种世界范围流行起来的经典,造成世界性的影响,比如《哈利波特》。像于丹讲论语那样的东西,在全国流行,从空间上看是不够的,反复读于丹的论语就是一种生命的浪费。
这里面有个恶俗的问题。有相当一批时尚的书,从没想过要改善读者的状态,只是为了销量一味迎合读者的趣味和认知水平,或者折腾各种噱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,他们给经典兑水,替历史换装,用文章拼彩,拿读者开心,它们是信息时代图书市场最恶劣的顽疾——恶俗。
这种背景下,开卷有益早已过时,倒是处处埋着开卷有害的地雷。
所以远离时尚和恶俗,也是一种稳妥的自保措施。
十、警惕其他恶习的干扰
在阅读习惯尚未定型之前,最好让孩子远离那些能形成恶习的活动,比如电脑游戏、明星八卦、贴吧灌水、互相“倾轧”等等。让孩子以书为友,以爱书的同道为友。
在获取社会经验之前,养成根深蒂固的阅读习惯,是很必要的。它不仅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品位,还能让孩子的社会教育事半功倍。以更健全的理智和更健康的情感面对社会,总胜似暴虎冯河般的打拼。
更何况,恶习是良好习惯的死敌,一旦染上恶习,良好习惯就得经过一场血雨腥风才能在你身上站稳脚跟。为了不至于沦于那样惨烈的境地,在恶习的问题上,还是防患未然更明智些。[查看原帖参与讨论]
2018年沈阳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| ||||||
语文 | 数学 | 英语 | 物理 | 化学 | 政治 | 历史 |
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,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!>>点击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