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中考沈阳站 > 中考备考 > 中考作文 > 中考作文分析 > 正文
来源:家长帮社区 作者:中考作文直通车 2014-04-02 18:43:25
沈阳中考网:沈阳中考作文训练的八个误区之一——数量取胜的误区。
作文训练的第一个误区就是多写多练,铺天盖地的多写多练。这大约是从题海战术中引申出来的。不知所以的家长和一知半解的老师,把勤能补拙庸俗化、教条化,试图捞住多写勤写这个救命稻草,结出能写会写的丰硕果实。
但却事与愿违。多写勤写,一般都没能达成能写会写的结果,反倒更多地造成了“不愿写”的逆反和“写不出”的阴影,腐蚀了兴趣,伤害了信心。这类问题,不在少数,主要是“作文早教”揠苗助长造成的。小学作文培训中那些愚蠢的“教官”要为此负主要责任。
我就认识一个初中生,她在小学的时候,接受过“专业严格”的作文训练,据说当时老师要求她们一天写一篇。最后把孩子写到几乎出现生理反应的地步,一想起写作文相关的事儿,就抑制不住地厌恶到几近作呕。多写勤写,几乎毁掉她写文章的全部热情和心气。第一次坐在我面前的时候,她只强调一件事:“我再也不想一个人在那憋作文了。”
这就是多写勤写造成的直接恶果吧。
不能按部就班地提高学生的能力,不能让每一篇保质保量地回报学生付出的努力,不能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调动自己的资源整合自己的优势,不能在写作中有计划地树立学生的信心,只是让学生埋头重复一个又一个错误,重复一篇又一篇毫无起色的“滥”文章,用幼稚的头撞击一窍不通的文章铁门。最后彻底挫伤了孩子的信心。
所以我见到她给她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:以后你的文章烂不烂得我来判断,你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文章写得烂。你还根本不会写,无从知道什么是烂文章。
我没办法,我得修补勤写多写给她造成的伤害。我得从扶持她的信心开始艰难起步。
我倒是真心要给那些心情迫切的家长提出一个忠告:不要有病乱投医,庸医伤人,比伤病更甚。就算我们无缘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,我们也不能戕害他们的写作资源。有时候等待比让庸医戕害更人道些。
千万不要以为多写就是积累经验,总没有坏处。只有多写合格的文章才算是经验。无论怎么写都找不到正确的道路,永远也不会获得经验。
严格说来,那些失败的经历只能算是教训,不能成为经验。虽然教训也很重要,但仅有教训是不够的。教训只能警告我们哪些路是行不通的,经验才能告诉我们哪些路是行得通的。我们不能仅凭着教训认路,那样的话我们可能穷其一生都在撞墙,拼到一死也找不到门径。因为,要通过排除法找到正确的道路,工作量毕竟太大了点儿。
我十年前刚刚接触影视剧这个行业的时候,曾经结识一个资深的出品人,在影视剧花里胡哨的浮躁氛围中,他算是个难得的正直热心踏实负责的前辈。但他心气虽高才识有限,我和他在对很多剧的看法上都有分歧。在讨论中,他有一个挡箭牌,就是他在这个圈子里打拼了二十几年,他比我经验丰富。
他人不错,我不好伤他颜面,所以我从来没有面对面反驳过他。其实他拍过的那些剧,能成为经验的微乎其微,绝大部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些教训。教训只能让他知道这么拍不行,但永远也不能让了解怎么拍才行。最可悲的是,如果他把这些教训误认作经验的话,那他怕是永远也不会了解经验到底有多么可贵了。
后来他就在自己的这些“经验”中越走越远,也越走越窄。到今天他已经三年没有上戏了。我担心他可能最终也回不过头来,最终就这样循着自己的“经验”一路走出影视圈,至死也不会得到丝毫教训。
所以,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,你了解它,它对你才有意义。
没有正确的引导,让学生盲目地重复错误,既不能让他们吸取教训也不能让他们获得经验,只能让学生绝望地在沼泽里挣扎。最后糊里糊涂地没顶。
所以,如果找不到正确的道路,铺天盖地地写,不仅无益而且有害。如果不盲动,至少可以给孩子保留一个以后学习写作的机会。
这个机会,对一个无缘也无力进行写作训练的人来说,也算是弥足珍贵的吧?[查看原帖参与讨论]
2018年沈阳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| ||||||
语文 | 数学 | 英语 | 物理 | 化学 | 政治 | 历史 |
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,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!>>点击查看